网站地图
从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看“光储充”行业机会
9 来源: 2024-06-06 18:41
广州光伏展-世界太阳能光伏暨储能产业博览会
时间:2024-08-08~08-10
距离开展48

_储能式电动汽车充电桩_储能充电桩概念股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充电桩需求旺盛,市场越来越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由此,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作为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产业深入融合的切入点,是成长迅速的新兴赛道之一。

本篇文章,我们将对“光储充”行业展开分析,同时提出行业的机会与挑战。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是维持电动汽车运行的能源补给设施,电动汽车充电问题被认为是电动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有助于缓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

因此,加快电动车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是基础充电桩的拓展与延伸,因涵盖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与充电三大环节,“光储充”方案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

_储能充电桩概念股_储能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光储充”的定义及相比传统充电站的优势

“光储充”一体化是通过配置光伏、储能系统实现削峰填谷,维持电网稳定,最后通过充电桩为新能源车提供清洁电能,能有效缓解大规模充电桩用电对局域电网的冲击。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

与“光储充”相比,传统的充电桩具有安装简单等优点,但是在电价较高、电力供应紧张、离电网较远的地方,其对电网的影响是远大于这些优点所带来的效益的。并且传统充电桩消耗的电能始于发电厂,而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大多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与光伏充电桩相比,其能源并非清洁无污染的。

而光伏充电桩的大规模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电动汽车充电业务的需要,也能促进我国的经济能源转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_储能充电桩概念股_储能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光储充”产业链分析

“光储充”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为储能集成(成本占比50%)、光伏组件(成本占比30%)和充电桩(成本占比15%),三者在终端产品的成本构成中的占比较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储能电池循环性能和充电效率直接决定了光储充电站的投资回报周期。

储能充电桩概念股__储能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从主要应用场景来看

“光储充”的电站应用场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充电站,主要指的是建设在公共停车场、物业小区内,以及商场的充电站。通过在这些地方建设“光储充”电站,能满足城市私家车和营运、货运车辆等充电需求,它相当于一个城市里面的加油站,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捷,这些车辆的停车时段较长,此时就不需要大功率充电桩;第二类是高速服务区,主要是满足长途旅行的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功率充电桩完成快速充电;第三类是工业园区,工厂的建设空间较为充裕,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

同时,在“双碳”的大背景下,政府要求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这样一来,“光储充”的设计还能抵消一定的碳排放,帮助企业实现减排目标。此外,还有港口、民航、工业器械等特殊的充电场景。

_储能式电动汽车充电桩_储能充电桩概念股

从主要部件来看

光储充一体充电桩主要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

储能充电桩概念股__储能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其中硬件部分主要由光伏组件+储能集成+充电桩组成,从产能落地的角度来看,我们主要探讨硬件部分的发展趋势。

“光储充”三大核心部件的发展趋势

1、光伏领域的发展趋势

2023年,光伏市场的落后产能巨量过剩,势必会带来惨烈的竞争与彻底的洗牌。展望2024,双碳目标高擎旗帜走在前,行业“长期向上”共识不改,光伏市场的主旋律,便该从“过剩”与“出清过剩产能”展开。

趋势一:淘汰落后产能,2023年行业产能利用率为50%,行业洗牌,探底后开启新一轮周期。

趋势二:新技术带来新机遇,光伏事业是长期主义的事业,是一场真正的马拉松。

趋势三:贸易政策改善,行业政策支持,开拓海外市场有望成为主旋律,寻求多样的市场渠道消解过剩产能。

趋势四:消纳难题待解,影响分布式装机增长,随着分布式光伏的迅猛发展,接入和消纳压力骤然增长。

趋势五:新能源配套系统和设备大发展,电力系统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分布式装机增速,导致需求下行。

趋势六:新增装机回归理性,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保持15%-25%增速,新增装机增速放缓,将从高速增长回归理性。

光伏领域投资机会:可投具有优质产能、出海能力且有新技术的企业。

2、储能领域的发展趋势

2023年,“内卷与过剩”成为业内共识,虽然历经阵痛,储能前景依然向好,存在结构性机会,通过产业梳理和行业调研,结合宏观趋势与企业数据,预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的十大趋势:

趋势一:预计2024年全球表前新增装机量增速达40%,储能系统/电池出货量增速约25%,储能系统全球出货超160GWh。

趋势二:全球户储市场呈现结构性库存状态,区域库存将在2024H1回归正常水平,预计2024年全球户储锂电池出货25GWh。

趋势三:工商业储能细分应用场景持续增加,区域市场分化明显,预计2024年维持30%以上的增速。

趋势四:集采和独立储能仍为主流,招标要求趋严,央企参与增多,电芯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趋势五:国内现货交易与辅助服务规则日趋完善,储能开启新商业模式,经济性难题有望改善。

趋势六:2024年储能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系统集成较电芯环节竞争更为残酷,50%以上的储能系统企业将被淘汰出局,CR10瓜分八成以上市场份额。

趋势七:储能电芯价格将稳定在0.4元/Wh左右,AC侧降本压力将从主材到辅材转移,预计系统(0.5C)价格将稳定至0.8元/Wh,但低于成本价的无序竞争仍会存在。

趋势八:搭载314Ah的储能新品将于2024Q2批量出货,电芯与PCS技术迎来升级,但280Ah及系统产品仍是电力储能主流产品。

趋势九:钠离子电池与大圆柱有望在户储实现应用,2024年将是大圆柱规模上量元年。

趋势十:2024年全钒液流电池出货量将首次突破GW,系统价格将降至2元/Wh。

3、充电桩领域的发展趋势

在充电桩领域,充电难、充电慢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痛点。我国目前新能源车桩比2.38:1,与工信部要求的2025年2:1、2030年1:1的目标仍有差距。32城平均桩数、时间利用率分别仅为51.32%和11.07%,“一桩难求”与“僵尸桩”并存。充电时长成影响用车体验的关键因素,公共充电时用户对快充的青睐度远高于慢充。但目前150KW+公共桩仅5%,我国快充桩建设待提高,且直流快充桩功率需向更大功率演绎。

趋势一:城市加速超充布局。随着华为、特来电等企业陆续发布关于液冷超充的布局动态,作为满足车主快速充电需求的超充设备成为行业风口。

趋势二:“光储充”一体的充电站将迎来规模化落地。“光储充”一体的充电站通过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和市电一起为车辆及园区提供能量储备和充电服务,谷电时储能,峰电时充低价电,既践行了低碳,又提高了园区用电的经济性,将成为未来充电站发展的方向。

趋势三:乡镇社区充电桩覆盖,城市小区“统建统服”。新能源汽车下乡是23年下半年政策导向的主旋律,国家强调在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先行,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趋势四:油电一体站将大规模上线。汽车电动化的快速发展,让能源公司也开始向综合能源转型。从今年以来,能源巨头纷纷开启充电站的布局,从加油站转型为油电一体站。

趋势五:围绕电动汽车的储能、车网互动等应用探索将增多。电动汽车通过充电设备的链接,能实现车与电网的互动,发挥新能源车的能源属性,正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光储充”行业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高景气发展,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充电服务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充电站、充电桩为主的基础设施服务,辅以各种充电服务产品,如充电APP、充电卡等。

从政策上看,我国公共充电服务市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006-2014是萌芽期,随着政策的指导和支持,比亚迪、国家电网开始投运充电站;2015-2018是成长期,有了发改委牵头,财政部支持,以及资本市场介入,民营企业开始涌入市场;2019-2025年是爆发期,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的建设呈爆发式增长,中国在这个阶段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充电网络。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公共充电服务市场会进入成熟期,包括整个运营、商业模式、生态体系等都将发展成熟。

_储能式电动汽车充电桩_储能充电桩概念股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目前充电场站的发展正处于爆发期,我国充电站保有量已经超500万台。但相比于电动车的快速发展,虽然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仍有巨大的充电桩缺口。

到2022年底,国内车桩比也才为2.5:1,并且超过一半是私人充电桩。根据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车桩比2:1,2030年车比1:1,因此,我国充电场站建设正在提速。

光储充一体化行业发展可以参照光伏、风电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从政策推动逐渐走向市场化驱动发展。

目前光储充以政策驱动为主,正经历着从0-1向1-N的转变,随着技术革新、成本控制和商业模式的优化,即将迎来爆发增长期。

_储能式电动汽车充电桩_储能充电桩概念股

储能充电桩概念股_储能式电动汽车充电桩_

点击

展位咨询
*企业
*姓名
*电话
邮箱
相关展会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查看更多>

展位咨询:马经理 19519970814

观众咨询:赵经理 15275118293

展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