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光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产品出货表现如何,跨界者是成功逆袭还是半路夭折?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体化企业
稳扎稳打,2023年组件出货排行榜TOP6出炉
作为行业内较早开始一体化发展的企业,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通威股份已成为业内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垂直一体化率均达80%以上,2023年组件出货均在30GW以上,净利润均处于行业前列。
其中,晶科能源2023组件出货78.52GW,n型出货48.41GW,占比约62%,同比增长352%。目前,晶科在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85GW,90GW和110GW,一体化产能配套率达85%以上;
隆基绿能2023年组件出货67.52GW,同比增长44.40%,硅片出货125.42GW,同比增长47.45%,连续九年保持单晶硅片全球出货量第一。
天合光能2023年组件出货65.21GW,同比增长51.30%,截至2023年底,公司拥有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55GW、75GW、95GW。
晶澳科技2023年组件出货57.094GW,同比增长40%,截至2023年底,晶澳组件产能超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90%,其中n型电池产能超57GW,公司预计2024年底硅片、电池及组件产能均将超100GW。
通威股份2023年组件实现销量31.11GW,同比突破式增长292.08%,预计年底组件产能将达90GW。公司2023年高纯晶硅产能实现销量38.72万吨,同比增长50.79%,全球市占率超25%,电池销量80.66GW,同比增长68.11%。
阿特斯2023年组件出货30.7GW,预计2024年末,公司拉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50.4GW、50GW、55.7GW和61GW。
硅料、硅片环节
龙头企业市占率显著提升
硅料、硅片原材料环节来看,以上4家企业净利润较去年均有一定下滑。
其中,大全能源2023年硅料出货超20万吨,n型硅料销量5.32万吨,12月份n型硅料销售占比59.11%。公司目前多晶硅产能为20.5万吨/年,约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3.83%,2024年多晶硅产量将达28~30万吨。
TCL中环2023年硅片出货约114GW,同比增长68%,硅片整体市占率 23.4%,单晶产能提升至183GW。另一方面,公司2023年组件出货约8.6GW、同比增长29.8%,2024年末组件产能将达18GW。
2023年4月,上机数控更名为弘元绿能,从设备制造企业迈向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企业,2023年公司硅片出货28.36GW、硅料出货670.72吨、组件出货942.56MW、电池出货366.62MW。
电池组件环节
竞争激烈
以上14家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中,10家企业实现盈利。其中东方日升2023年组件出货18.99GW,同比增长41%,公司组件年产能已达35GW。
协鑫集成2023年组件出货16.424GW,同比增长147.5%,2023年公司已形成近 30GW的高效组件产能规模。
爱旭股份2023年电池片出货38.2GW、ABC组件出货489.24MW。据悉,截至2024年3月,公司ABC组件产品已在超过18个国家和地区形成销售,签署协议涉及销售规模超10GW。
除以上企业外,横店东磁2023年电池+组件出货共计10GW、亿晶光电组件出货5.48GW、太阳能组件出货3.968GW、爱康科技组件出货2.456GW、博威合金组件出货2.564GW。
光伏辅材
光伏玻璃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辅材端来看,30家企业中有24家企业实现盈利,18家企业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玻璃环节来看,2023年净利润排行TOP3的玻璃企业为信义光能、福莱特、南玻A。仅安彩高科一家玻璃企业亏损,2023年安彩高科光伏玻璃产能达2700t/d。公司表示亏损原因为,2023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快速上涨,行业面临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产业链价格均呈现较大幅度下降,作为下游组件原材料的光伏玻璃,盈利空间被挤压。
背板胶膜环节则是“两极分化”,10家企业2023年盈利、亏损各占半数,实现盈利的有福斯特、中来股份、联泓新科、回天新材、赛伍技术。其中福斯特2023年营业收入225.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6%,归母净利润1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0%,公司2023年胶膜出货22.5亿平,同增超70%,单平价格约8.3元,毛利率约16.7%。
值得一提的是,帝科股份2023年同比扭亏为盈,2023年主营收入96.03亿元,同比增长154.94%,归母净利润为3.86亿元,同比增长2336.51%,是2023年度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企业。据悉,帝科股份2023年实现银浆销售量1713.62吨,同比增长137.89%。其中应用于N型TOPcon电池全套导电银浆产品实现销售量1008.48吨,占总出货比重的58.85%。
亏损的背板胶膜企业有明冠新材、乐凯胶片、鹿山新材、天洋新材、海优新材,多数企业由盈转亏,亏损原因多为市场技术迭代要求提升,光伏辅材竞争态势愈加严峻,同时EVA树脂价格持续波动向下,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导致。
光伏逆变器
2023年均实现盈利,景气度高企
16家逆变器企业2023年均实现盈利,且10家企业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其中特变电工2023年营业收入981亿元,同比增长1.79%,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32.75%。除逆变器外,多晶硅也是特变电工另一大业务,2023年特变电工多晶硅销量20.29万吨,并已拥有30万吨/年多晶硅产能。
阳光电源2023年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79%,归母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163%,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的逆变器、储能、新能源投资开发三项主营业务毛利率普遍得以提升,在逆变器方面,公司2023年发货130GW,同比增长69%,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储能业务方面,2023年,阳光电源实现储能发货10.5GWh,同比增长36%。
从净利润增长幅度来看,上能电气2023年净利同比增长幅度最大,营业收入49.33亿元,同比增长110.93%,净利润约2.86亿元,同比增加250.48%。公司称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光伏和储能业务的项目装机容量大幅增加,其中光伏逆变器销量23.469GW,同比增长132.65%。
光伏支架
跟踪市场正在崛起
以上5家支架企业2023年净利润均过亿,且大多实现正增长。
其中,中信博2023年光伏支架出货17GW,包括固定支架9.4GW、跟踪支架7.6GW,较去年增长205.36%,振江股份、清源股份光伏支架出货也分别达5.91GW、6.83GW。
看个广告休息一下吧
光伏设备
延伸产业链成主流
以上9家设备企业2023年也均实现盈利,近年来,设备企业开始拓展业务路线,纷纷进军硅片、电池组件领域,例如双良节能、迈为股份、京运通、时创能源、宇晶股份等,并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部分企业业绩下滑。
例如京运通2023年营收105.0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 13.92%,净利润 2.36亿元,下滑 44.28%。公司表示,受行业环境、市场波动情况、宏观经济形势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新材料业务所涉及的硅片环节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承压且波动幅度较大,相关营业收入、毛利率水平同比有所下降,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业绩同比下滑。
其中,2023年净利润同比涨幅最大的设备企业是微导纳米,实现营业总收入1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5.39%,净利润 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99.33%。
EPC企业
12家企业2023年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以上17家EPC企业中,11家企业实现盈利,12家企业2023年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净利润同比增幅最大的是太极实业,2023年营收393.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1.88%,净利润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8.6%,主要系2023年公司退回已收电费补贴4.13亿元所致。而同比降幅最大的是兆新股份,2023年营收3.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9.88%,亏损0.85亿元,较上年同期降幅274.08%。
跨界企业
喜忧参半
以上15家跨界上市企业中,和邦生物、钧达股份、仕净科技、星帅尔、金阳新能源、赛福天7家企业在2023年实现盈利,赛福天和沐邦高科两家企业依靠转型光伏实现扭亏为盈。
赛福天表示,公司在保持原有钢索业务的基础上,重点开拓光伏新能源市场,电池片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电池片出货量1.726GW,2023年净利润达0.32亿元,同比增长140.05%,实现扭亏为盈。
沐邦高科也表示,公司盈利主要原因系内蒙豪安营业收入、净利润增加,2023年公司光伏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已超九成,硅片出货量达23777.8万片,2023年净利润达0.28亿元,同比增长112.23%,正努力打造硅料、硅片、电池片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另外,转型最成功的“光伏新贵”当属钧达股份。2023年公司电池累计出货达29.96GW,包含p型9.38GW,n型20.58GW,同比增长179.43%。截止2023年底,公司滁州、淮安n型电池生产基地已陆续建成投产,公司电池总产能已达49GW以上,其中n型约40GW。据 lnfolink 数据统计,钧达股份2023年电池出货量排名行业第四,n型电池出货方排名行业第一。
有喜也有忧,8家跨界企业2023年处于亏损状态,棒杰股份、华民股份、麦迪科技3家企业由盈转亏,盈利能力下降原因多为公司产业链产能扩张及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等综合因素影响。
而嘉寓股份、聆达股份两家企业净利润下滑超10倍。嘉寓股份2023年亏损15.02亿元,同比下滑1910.86%,2023年公司组件出货200MW,目前组件年生产能力达到 2GW,亏损主要系公司涉诉案件计提预计负债、应收款项、合同资产等计提减值准备所致。公司表示将继续坚持以新能源业务为发展主线,紧抓政策机遇,利用在高效光伏组件领域的技术积淀,进一步发挥公司长期积累的项目施工管理经验,加快新能源业务的市场开拓力度,组织、实施好光伏及风电电站 EPC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