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期,不同项目储能系统设备单位瓦时中标价格差异很大,以充放电时间2小时储能系统为例,中标价格分布在1.3元/Wh-1.65元/Wh左右。在原材料价格高企、电芯价格依旧高位徘徊的背景下,储能系统设备存在诸多低价中标的情形,引发些许担忧;同时中标价格差异很大,也令行业费解。
由于目前储能项目以全户外布置为主,招标储能项目采购范围一般包括储能电池舱和储能变流器变压器成套设备,其中储能电池舱包括电池模组、BMS、消防设施、冷却设施、汇流柜、辅助设施、舱体等;储能变流器变压器成套设备包括PCS、变压器、中压开关柜、辅助设施、舱体等;部分项目还包括站用电系统、EMS系统、连接线缆等。
储能应用场景多,技术路线多样化,不同的项目在充放电时间、设备品牌和设备采购范围差异较大,导致价格水平差别较多。本文仅从技术角度分析影响储能系统设备价格的三个主要因素。
首先,电池“超配”的差异导致设备价格的差异。储能电池是储能系统价格占比最高的设备,目前不同品牌电芯的价格在0.8-0.95元/Wh左右,由于储能系统充放电能量考核点、充放电次数、能量保持率的考核方式不一样,导致不同项目实际配置电芯能量差异很大。例如同规模储能电站,考核点存在按照电芯能量、直流侧输出能量、PCS交流侧输出能量、并网点输出能量等不同的定义方式,另外由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和自然状态均会产生能量的永久衰减,充放电次数和能量衰减率的考核方式的不同均会导致电芯实际配置能量产生影响。例如很多新能源配建储能,通过减少电芯的“超配”降低初始投资成本。
其次,储能技术路线导致设备价格的差异。近两年,储能技术发展飞速,大容量电芯、1500V直流系统、液冷系统、非步入式电池舱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提升储能系统性能的同时,新技术也有效的降低了储能系统设备的成本。例如,常规1000V直流系统的电池舱(步入式)直流侧输出能量在2.5MWh左右,1500V直流系统的电池舱(步入式)直流侧输出能量在3.5MWh左右,而1500V直流系统的电池舱(非步入式)直流侧输出能量可接近5MWh左右,通过能量密度的提升降低BMS、消防、辅助设施、舱体等成本;又如,相对于1000V技术路线PCS,1500V技术路线的PCS单位成本也降低了约50%左右。
最后,辅助设施配置导致设备价格的差异。消防、站用电负荷供电方式等辅助系统配置的差异影响价格水平,以消防为例,采用全氟己酮和七氟丙烷价格差异很大,单舱价格差异可达20万左右;又如,很多项目通过在PCS交流侧配置辅助变压器的方式对储能单元负荷进行供电,相对于设置独立的站用电系统,也可降低设备的成本;此外,诸如选用非节能型变压器、降低交直流侧开关设备配置等方式,均是降低储能系统初始投资的手段。
毫无疑问,降低储能成本是促进储能商业化、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前提,但对于项目建设单位,不能仅仅关注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价格,更应关注储能系统本身的“硬实力”,综合考虑其性能、安全、价格等综合影响因子,从全寿命周期探索性价比最高以及安全可靠的储能产品。
储能作为快速发展的领域,时代赋予其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但由于其发展的初始阶段以及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尽管相关政策文件和标准在逐步完善,但其在产品、设计以及施工等方面仍有诸多不健全的地方,“空洞”的存在以及盈利机制的缺失使得很多项目一味地压缩储能的初始投资成本,使得行业陷入无序的价格战,劣币驱除良币。
目前,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在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随着相关管理规定的健全和规程规范的逐步完善,储能行业也将进入有序化发展的阶段,实现从全寿命周期和安全稳定运行的角度来考虑储能系统的初始配置和投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