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25日成功发射。扬“帆”宇宙,让航天员有热饭热菜吃,神舟飞船的电源系统(简称:电源)发展已历经“三部曲”。
20多年持续探索
回顾神舟飞船的历史,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天开始,20多年来,电源伴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各个阶段的任务需要而成长。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个阶段,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的电源经历了一段从零起步、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吸收海内外研制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神舟飞船电源研制团队经过多轮论证和攻关,确定了多种电源联合供电的飞船电源系统模式,整船供电能力大于1200瓦,相关探索填补了当时中国空间电源发展的多项空白。
接下来的几艘飞船,电源研制团队又相继攻克了“不同类型的电源并网”“满足扩大发射窗口的需求”等难题,实现了让神舟飞船“上得去”“回得来”的目标。
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热饭热菜
自“神舟八号”开始,飞船的电源在此前基础上经历了一次大的升级。供电结构由两机组升级为三机组,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电源升级后的飞船“携手”发电能力比飞船更强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让航天员在太空随时吃上热饭热菜。
接棒“十七朝元老”
2020年开始,中国空间站(简称:空间站)建造大幕拉开。“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五号”的电源进一步提升了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可以适应空间站“一字构型”“L字构型”“T字构型”多种状态下的复杂遮挡情况,与空间站展开并网供电。到了神舟十八号,电源系统再次升级,支持更长时间的在轨任务。这一系列的发展展示了电源技术的创新和适应空间探索需求的能力。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及其电源系统的技术进步,与当前电源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神舟飞船电源系统的演变,,反映了电源技术持续的创新和发展。此外,航天应用对电源技术的高要求,如提升供电能力、适应复杂环境和延长在轨任务时间,推动了电源行业开发更高效、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这些技术的民用转化也对电源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空间探索的深入,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电源系统的需求增长,促使电源行业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技术水平发展。因此,神舟飞船电源系统的进展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电源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一个体现,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具有深远影响。